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习导入
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
前进──简单──谦虚──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板书:守信──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单介绍宋庆龄
1.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2.交流:整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你眼中的宋庆龄。
三、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四、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点拨时注意读写结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
2.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3.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位关注我们少年儿童的伟大女性,那就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在网上查找宋庆龄的有关材料,制作一张题为《走近宋庆龄》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2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 ……此处隐藏3903个字……p>
(二)认读生字,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生字“目” ,学生认读。
(1)教师 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目”组词。(目光、目标、题目……)
课件出示(目光、目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小结:“目”和我们的眼睛有关,它的作用是看。
(板书:目--看)
2.课件出示生字“耳”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耳”组词。(耳朵、耳机、耳环)
课件出示:耳朵、耳机、木耳,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提示学生指一指,拉一拉自己的小耳朵。
明白耳朵的作用--听。认真听老师讲,听同学讲,听家长讲
课件出示并板书:耳--认真听
3. 课件出示生字“口”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3)指导书写。
请学生观察,“口”字像什么?(像人张开的大嘴)
观看书写提示,并学习新笔画“横折”,教师提示书写要领。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课中操《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脚呀,看那大家都一起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肩呀,看那 大家都一起拍拍肩。
(四)继续学 习,识写巩固
1.学习生字“手”。
(1)歌曲过渡,歌词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请同学拍拍手。
(2)出示课件插图中 “手”的部分。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范读、跟读、指名读。
(4)交流 “手”的词语和作用。
学生交流“手的词语”。
课件出示:手表、手机、双手
教师小结手的作用并板书(手--做、画、写)
2.课件出示生字“足”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出示卡片,学生范读,教师及时正音。齐读,指名读。
(2)交流组词,课件出示:足球、手足。
(3)小结“足”的作 用并板书:足--走。
3.集中识字,完成课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指名读、排火车读。
(2)请同学端起书来,对照课本图片巩固认字,并说一说“口耳目足手”的作用。
4.学写生字“目”
观看书写提示,提示“目、口”中“横折”的不同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领读小儿歌,回顾“口耳目手”的功能。
课件出示:
小眼睛,亮晶晶,
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嘴巴,不乱讲,
唱歌答题我能行。
小耳朵,真是灵,
各种声音听得清。
小巧手,最能干,
写字画画样样行!
今天学习的“口、耳、目、手、足”都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做
很多重要的事情,牢牢记住,好好使用。
2.布置作业
回家后,自己亲手做一件事情。明天到校后同桌两个讲一讲,听一听。
板书设计
3 口耳目
口--说
耳--看
手--做、写、画
足-- 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再现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引导学生复习。认读、齐读、排火车读。
(口 耳 目 手 足)
2.听写上节课学的两个生字“口、目”,看看谁写得又好又对。
3.教师及时评价。
(二)课文学习,培养习惯
1.教师质疑:你会“站”和“坐”吗?学生自由做动作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小结,站要像松树一样直,坐要像大钟一样稳。
课件出示并板书:坐--钟 站--松
2.出示图片,配图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句子意思。
3.学生自己读,纠正自己的坐姿、站姿,教师指导。
(三)学写生字,完成作业
1.请学生观看书写提示,怎样写好“耳”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2.请学生观看书写提示,怎样写好“手”
注意第一笔“横撇”,“弯钩”的写法。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书写内容。
(四)阅读拓展,课堂总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人有两件宝》,再次感受“手”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 有创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课堂作业本上认真书写“口、目、手、耳”四个生字。
2.课外作业
和家人一起读《耳朵》《猜字谜》
板书设计:
3 口耳目
坐 -- 钟 站 --松
行 --风 卧 --弓
语文教案 篇7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