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此处隐藏13270个字……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敝傅佳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敝傅佳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迸湟韵嘤Φ睦智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敝傅夹醋帧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片显示)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龙
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
3.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钢量曲直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吗?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学生评价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这时挂插图或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g”(反犬旁),笔顺是:
第二笔“)”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
焰:右上方是“*”第二笔是不带钩的,下方的笔顺为:“‘r门n闩臼”,其中
第四、五的两笔短横等横且不相连。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笔顺是广J:>州丹州。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
6.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7.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放轻音乐。
8.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四、指导说话
1.看过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那热闹的场面。回忆一下,我们这儿是怎么庆祝的呢?
2.(放录像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穿着什么?脸上怎么样?街上有着什么?
3.同座位互相听,互相纠正。
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教师还可提示:我们也能在说的时候把韵文中所学到的词语用进去。
语文教案 篇9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