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6 15:08:27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此处隐藏1744个字……华,启发教育

1毙》沙娣闪耍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了”“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处。(板书:向往自由)

2毙÷懿吠返脑竿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毕胂胄÷懿吠范宰杂擅篮玫南蛲,再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4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六、课后作业

1背写生字,词语。

2蓖学间互相交流了解到的“红岩”故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弊酆鲜导活动:开展“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的演讲比赛。

附: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4一座铜像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3、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笋娃娃》是一堂识字教学课,这节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中,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把字、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拼读。

二、重点突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时,我针对每个字的不同情况,教学各有所重。如“哭”字,学生很容易读准字音,弄清字义,在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字形;如“身”字,对于方言区的孩子来说,要同时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我就着重指导读音。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和字宝宝交朋友,送字宝宝上火车游戏等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堂识字课中,还指导学生书写了“泥”、“呢”两个生字。写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再弄清楚两个字的笔画顺序,最后还强调了重点笔画的书写方法。

总之,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学会写“泥”、“呢”2个生字。

3.初步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泥”、“呢”两个生字写正确、美观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竹林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读题,指导“笋”(sǔn)的读音。

二、创设情景,识记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出示生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笋娃娃?

(2)课件演示竹林中发生的变化,随机出示生字词:

ní泥土ne呢 草cóng丛 大声hǎn喊 shǔ数shēn身边

kū哭 nǔ努力挺zhí直 到chù处dōu都是

2.识记生字,和字宝宝交朋友。

(1)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2)指名认读生字。

3.坐火车游戏,分清生字的结构,巩固生字的读音。

4.生字回到课文中,学生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

(2)指名学生合作读文。

三、重点指导,探究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泥”、“呢”两个生字的字形,比较异同。

3.指导“泥”、“呢”两个生字的笔顺。

4.强调书写“泥”、“呢”两个生字的重点笔画。

5.学生练习写生字。

6.自我评价。

四、生谈收获,课堂总结。

1.学生自由说说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小结下课。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