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今天,感谢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牵线搭桥,让我们相聚在这里,我代表全体教职员工真诚地欢迎各位老师,你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为师生增添了一份幸福。感谢领导给予我们锻炼的机会,为我们搭建沟通对话的平台,感谢老师们的认真倾听。下面我就对这堂课的设计意图与大家交流。
当初选择《万年牢》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在这样公开的场合上略读课文,我需要尝试。二是因为网上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课堂实录,一些教学设计也都是非常简单的,而我需要的是更具有原创性的教学。三是因为在阅读教材时发现课文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三个“万年牢”做,而我的想法是让我的课堂朴实一点,简单一点。在研究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
1、课前让孩子们听歌曲《冰糖葫芦》的MTV,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继而产生一种好感。然后围绕冰糖葫芦歌曲和图片进行谈话,从而进入课文。第一次试讲,光让孩子听歌曲,然后以一幅诱人的冰糖葫芦图吸引孩子,通过说感受让他们更靠近冰糖葫芦,喜欢冰糖葫芦,从而能够更快地走进课文,走进“万年牢”。可孩子们说感受时,涉及的只有一种想法,想吃糖葫芦。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认为,给孩子欣赏图片的时间太短,他们还来不及有什么感受。于是我们设想在听歌曲时,同时欣赏一组糖葫芦的图片,这样孩子们的想法感受可能会更丰富,可结果还是一样。孩子的兴趣点是吃。再说,这些图片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也不大。那天,王老师给出了主意,就用冯晓泉的MTV。
2、对三个万年牢的理解,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理解“万年牢”,第二步再联系课文作具体的理解。比如说第一个万年牢,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孩子们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对第一个万年牢的理解。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在这里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针对问题有选择地圈圈画画,并且适当做一些批注。培养学生读书时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习惯。努力做到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有一个环节,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这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门拐骗的事情,如果让他们说说身边的生意人,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不正经的生意人。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触太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在了解社会过程中,受到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当然,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我们的孩子毕竟小了一些,我总想首先用美去占据孩子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去崇尚美,追求美。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去构思,去创造。任务驱动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铬记在心。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彻底的人文熏陶。学生所写的内容,是他对道德的一种判断,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与道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通过对空白点的挖掘,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王崧舟先生说过如何来烹调语文味十足的课,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词是的,诵读是的,练笔也是的。
5、本来在小练笔结束后,我们过渡“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孩子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有的孩子说:“意味着父亲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意味着父亲会更加辛苦,风里来雨里去。”
孩子们,父亲走街串巷,提篮叫卖,是那么的辛苦,“父亲心里苦吗?”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生活中谁不会碰到困难,关键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孔子曾经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了解父亲提篮叫卖的辛苦,重要的是父亲面对这些困难的态度。父亲宁愿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乐土。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做事的一种态度,做人的一种态度。因为时间有限,再说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舍得放弃。于是,我们就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地隐藏在老师的评价语里,希望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点影子。
5、文本三次出现“万年牢”,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父亲如何能做出品质上乘的万年牢?那是因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本来以为,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我们要告诉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处“万年牢”已水到渠成,无须再多言,我只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想,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上,我们太理想化了。孩子,毕竟才四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这种整合的能力,他们对这三个万年牢的理解还是一块一块的,需要我们引导把分散的珠子串联起来。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对三个万年牢又进行综合,三个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那天我在试讲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芦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有些老师可能会有些疑问,你的教学中哪里体现出略读课文,抓的点也不少,挖掘得也不浅。虽然,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事实上,粗知不等于浅知,粗知不等于少知。我们说,粗知 ……此处隐藏16636个字……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丰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难做到的事。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学生不难找到是“奇迹”一词。
紧接着,课堂进入了品读语言的第一步:
1、自主读文,找“奇迹”
我给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让他们画出能体现“奇迹”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抓住“奇迹”这一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的思路与层次随即一目了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直奔重点,简明有效。]
第二步
2、炼词品文,悟“奇迹”
学生在充分读文,讨论、交流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随机出示以下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们认真揣摩,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含义。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在指名朗读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有个学生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童,却能在花丛中走的这么流畅,真是一个奇迹。
此时,我抓住“流畅”一词品文,让学生从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对花丛的熟悉程度足以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理解这句话时,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思考:睁着眼睛的蝴蝶怎样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有的学生说:我也捉过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刹那,它飞走了。我做了安静同样的动作,而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静却拢住了一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我说:是啊,真是一个奇迹,连作者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你从这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惊讶?
此时,学生找到“竟然”一词,我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同样能表达作者的惊讶。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惊叹之情。
最后,我问同学们: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被一个盲童给抓住了?学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静神奇的灵性”,我顺势引导学生从人身上的各种感官去思考,结合上下文,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个“神奇的灵性”。之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觉,在花香的引导下,拢住了蝴蝶;有的说:安静整天在花丛中穿梭,身上已经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没有意识到安静是一个人,以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静手中的,安静身上这种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灵性。
瞧,这些孩子充满爱心和善良的想象,让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也充满了教学的“奇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感悟安静内心的世界。同学们:一个整天在花丛中流连的孩子,是因为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儿。一个盲童也喜爱这里,说明她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静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源于她热爱生活,所以创造了“奇迹”。
句子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1)安静能捉住那只蝴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奇迹,可为什么要放飞它?
(2)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为何仰起头来张望,她看见了什么,她用什么看见的?
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以上问题,学生的回答,又一次让我“惊讶”了。学生说:安静惊讶自己拢住了一只活生生的小飞虫,她惊喜万分的同时,想到了那是一个小生命,安静热爱生命,所以,也尊重这个小生命,放飞了小飞虫。还有的说:安静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东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觉、触觉和心灵去看世界万物。她仰起头在想象着蝴蝶灿烂的笑容,想象着蝴蝶在空中快乐的飞舞。
最后,我引导学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灵,安静似乎能“看见”世间的一切。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词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这一环节,我把握住课文中最能体现安静内心的几个句子,从关键词语着手,通过对比、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安静所创造的“奇迹”,感受安静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珍爱生命的善良心灵。“大音希声,大道无痕”,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孩子们的心灵与人格悄无声息地得到了熏陶。]
(三)拓展补充,感动生命可贵:
此时,我出示文中的一个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学生齐读。
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并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们是用心灵、用勤奋、用坚韧不屈的意志战胜了身残的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紧接着,我利用填空练习题,来点燃学生对关爱生命的感动之情。
------------------有生活的权利,他(她、它)在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前,我先出示几个范句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谁”可指人,也可指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万物生灵。
(课件出示):
(1)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她用乐观、善良的心灵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海伦凯勒有生活的权利,她用坚强的意志和好学的精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花有生活的权利,它用芬芳和绚丽的色彩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
课下我给学生留下这样两个任务:
①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②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的实践探索。〕
六、板书设计:
17 触 摸 春 天
奇迹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触摸春天》第二课时的说课设计,希望能得到在座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与肯定,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