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多种多样,像保护色、拟态、硬壳、硬刺、装死等等。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孩子们很喜欢了解的内容,但它不容易通过直接的实验或探究进行学习,老师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料,所以这个活动需要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是科学讨论型的活动。
二、说活动准备:
这种活动首先要调动家长、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如图书、图片、网上下载的资料。同时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如准备好相关的课件和录像资料更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学习。
三、说目标:
科学讨论型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孩子围绕某一主题的表达交流,以达到分享知识经验的目的。结合大班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而且随着各个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也积累了一些有关记录的经验,本次活动的目标
1、了解常见的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并尝试用绘画等方式进行归类和记录。
这是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四、说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让幼儿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比较法:比较人和动物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加以区分。
五、说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动物的自我保护。
二、出示教学挂图,初步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
1、利用身体颜色保护自己。
提问:图上有谁?为什么你很难发现它们?
小结:动物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或相近,都是为了隐藏自己或逃避敌人的侵害。
2、利用身体结构特点保护自己。
提问:图上有谁?身上有什么?遇到危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三、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式。
引导幼儿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画面:
1、毛毛虫身上的颜色很鲜艳,这是警告敌人,不能来吃我,我是有毒的;
2、青蛙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季节而改变;
3、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4、豹子身上的颜色,与它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近;
5、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身体的颜色是白色的;
6、螃蟹有两个大钳子,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保护自己;
7、蜥蜴身上的颜色跟地上的颜色很像,这样可以隐藏自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8、狮子鱼身上有长长的毒刺,使敌人不敢靠近它;
9、海龟身上有硬硬的壳,发现敌情海龟会将头和四肢缩进硬壳里;
10、梅花鹿身上的花纹,与周围丛林的颜色很像,可以隐藏自己。
六、扩展幼儿的经验。
启发幼儿大胆地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七、教师念谜面:
一只大鸟真古怪,有翅不飞跑得快,
遇到危险藏脑袋,屁股留在沙滩外。
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并在图上勾出这一动物。
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上午(下午)好!很荣幸在此说课,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18课三国鼎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和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它主要包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大融合时期。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三、 说重难点
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我打算通过图片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来加以突破。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曹操。由于初一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较少,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我打算通过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们能够客观地看待曹操,认识到曹操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此来加以化解。
四、 说学情和教法
学情: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和分析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本学情,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课堂时间:45分钟)
第一环节:导入(约3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说唱脸谱》视频,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出示三幅图片,提问哪个是曹操,引导学生说出白脸的曹操在戏剧中是奸臣的形象,那在历史上曹操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约5分钟)
根据导学案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2—107页,找出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探究新课(约25分钟)
我将本课的三个子目进行重新整合,使本课内容变为三个部分:三国鼎立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这样做使本课内容条理性更强,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
(一)三国鼎立的背景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温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史实。出示幻灯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讲解,东汉末年, ……此处隐藏5623个字……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练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出的答案不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第二层次:判断题
(1)π=3.14。()(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1、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么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圆周长公式:C=πdC=2πr
板书目的: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欣赏自我》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单元《与自我对话》。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体验和表达自我,欣赏和悦纳自我。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2、态度和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自己。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
难点:启发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扬长避短。
二、说学情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由于身心发展的失衡而导致的一些心里矛盾和行为表现较为突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这时如果没有积极、正确地引导其对自身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的话,将会对学生本身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过于在乎自己的优点,会让自己变得很自负、自满;但过于在乎自己的缺点,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源呢?今天的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你自己,培养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
全体起立,一起跟老师念:“你棒,我也棒!”、“你好,我也好!”
分析: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这种鼓励性言语,在心理上起到暗示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以一个合作、统一的小活动作为本课的开始,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学生上课积极性。
引导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价值的存在,使得生命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但究竟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呢?生命的价值取
决于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朗读一则小故事,听完这则故事以后我要向你们提几个问题,你们要通过这则小故事,去寻找答案。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对院长说因为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因此过得很悲观,于是院长交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并让他拿着这块石头去市场上卖。由于小男孩对这块石头的珍惜、惜售,使得石头成为“稀世珍宝”。
问题:1、小男孩为什么觉得活着没意思?
2、为什么小男孩的石头最后会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5、生命的价值取决于什么呢?
分析:此环节以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使得从这篇小故事中学生有感悟到更深的道理,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利用问答的形式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二)直击主题
1、自我剖析
(1)人无完人
要求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纸对半折成两部分,在其中一半写上自认为不自信或是尚未本人发现的闪光点。
引导语:故事听完了,大家对此也都有所启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仔细想一想,你们是否觉得有时候自己也和小男孩一样,那么悲观、不自信呢?是否也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呢?现在请你们每个人都拿出一张白纸,对半折成两部分,在其中一半上写下你自认为还不够自信的地方,或者是还没有被他人发现的闪光点。限时五分钟左右。
(2)换个角度看自己
启发学生利用自身优点去弥补缺憾。
引导语:发现了自己不自信的一面,应当如何弥补呢?想想办法,让你们的缺点也变成优点吧!在纸的另一半写下你觉得值得别人赞扬、让你自信的闪光点。然后你们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优秀。
例:
分析:用“人无完人”、“换个角度看自己”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不够自信的方面,用优点弥补其,从而达到正确看待缺点,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学目的。
2、自我欣赏
让学生用,套入之前写下的优缺点,写下这些句子。
引导语:要学会欣赏自己,就从你们的优、缺点入手吧。我们用“虽然??但是??”这个句式,把你们刚才写下的那些优、缺点套进去,比如“虽然我很矮,但是我很爱运动”“虽然我屡遇困难,但是我很勇敢,从不退缩”“虽然我不漂亮,但是我成绩好”??
(三)画龙点睛
课上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是不是发现自己其实很优秀,并且因此信心倍增呢?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生命存在的特殊价值,学会欣赏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要在内心深处为自己鼓掌,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今天上课的内容一样,不断增强自信心,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