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9 15:08:36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

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

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

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 ……此处隐藏4767个字……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很有几个方面值得共赏: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无色的树叶,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加强读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5、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