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
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憾。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 ……此处隐藏6613个字……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个圆片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个圆片。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中我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这一游戏使学生明确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我让学生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反思教学,如果让学生对“前6名同学蹲下,第6名学生举手”进行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