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7 21:29:30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后感。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近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近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近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数学论文《[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后感》。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习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近。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习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

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2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菜市场买菜时,总价是8.53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再出题让学生说出把7.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664≈0.66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7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习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习,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平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反思】

数学 ……此处隐藏11458个字……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近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习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6,省略尾数后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去掉,去掉就不符合要求了。

教师总结: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3、比较精确度。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

学生讨论后汇报想法。

想法1: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比1.5更精确。所以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想法2:近似值是1.5的两位小数在1.45-1.54之间,而近似值是1.50的三位小数在1.495-1.504的范围更大,所以1.50比1.5更精确。

4、精确到整数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整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4,

省略小数点后的尾数。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比较与刚才例题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

如果要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电评时引导学生在两方面进行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近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第二小题练习完毕后,再要求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①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②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精确到十分位是4.0。()

②把9.996精确到百分位是10.00。()

③8和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应该去掉。()

3.“练习七”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反馈。

说明:把王强身高精确到百分位,体重精确到个位,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4、“练习七”第6题。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哪组的两个数是等值。哪组的两个数是近似。

(2)独立填写后再组织汇报交流。

5、“练习七”第7~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9.547元≈()元

5.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数,下节课来大家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4题。

六、收获提炼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七、课后反思

1、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始,先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课中,引导学生从求整数的近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认为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贮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找”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度地加以引导,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放得适度,收得自然。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