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名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易经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经的名言1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 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 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 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
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
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
1.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 是以圣人为 ……此处隐藏5442个字……8、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69、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70、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71、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72、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73、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7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75、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76、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77、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78、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7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80、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8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82、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8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84、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85、庸言之行,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86、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87、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88、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8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90、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91、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9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9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94、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95、劳谦,君子有终。
9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97、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98、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9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00、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经的名言6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7、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8、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5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5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