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观后感11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观后感1中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演员阵容之大,布景场面之大,动画效果之良,可谓国内现有之最了。近6亿的投资,作为支持中国电影工作的影迷-我来说,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的,再说,上部看了,不好不看下部的吧!
有感,太有感了,呵呵!
上部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时间长,看的屁股有点疼,其他都还好,叙事,人物关系也都明确。
下部,刚刚看完,呵呵!简直了,要说冯氏喜剧《非诚》幽默的话,《赤壁下》应该有过之无不及啊!
原来,刘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足以成为一个有着雄厚资本的个体户了,制鞋,食品加工,而且呵护消费者。加之手底下还有几个不错的打手,还想要踏入政坛,野心可不像他显露的那么老诚,富甲一方,不错啊;刘备媳妇的旧相好原来是一位足球奇才,可惜啊,生错了年代,让人看后叹息,时下难得之球坛才子啊!不过不应该带领球员集体斗殴啊,现在看来这个陋习不能单方面责怪中国足协,老底子就不干净;伊辛巴耶娃不知道看不看的到这个片,要看的到,是不是要追寻了解一下撑竿跳的鼻祖-赵子龙的生平事迹;还有,日本东洋武士道精神就是你不先冲,谁先冲,哈哈,应该喊着丫西给给的;看到最后,就让人感觉影片的主旨为何-江山?佳人?二嫂?好像有点无间道的影子…
太强了!这个片子应该西方国家也要上吧,不知道人家看后是不是会引起兴趣,去了解一下那段历史。这样就多少可能会了解到吴导演的意思,这个故事本没有好坏对立方,就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
又等了半年,大家都去看吧,不错啦!
为了中国电影事业!加油!
《赤壁》观后感2昨天,去同学那拿资料,顺便约了另外的一些“死党”一起去看《赤壁》。
我们进场已经迟到了两分钟,但还是及时的赶上了。电影的一开场就是“刘备被曹军所迫,投奔孙权。赵子龙单枪匹马救少主”。那气势汹汹的场面让人震惊不已。
在整个《赤壁(上)》的影片中,最令我感动是一位老汉在周瑜军营的水田里丢了一头水牛时的那一幕幕。老汉向周瑜说明了情况,周瑜不仅归还老汉丢失的水牛,也没有惩罚这个盗取水牛的士兵,而是给了士兵一个改过的机会。这种“处分”给士兵们一个很大的启发——要团结!接着,所有的士兵都跪了下来,向这位老汉赔罪。而就是这一幕,为此让我感动而又震撼。现在我觉得,电影里的周瑜并没有像课本里的一样,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这里的他不但宽容了“错误”,也宽容了自己的心。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整个《赤壁》当中,有很多的笑场的地方。
“我随时都要保持冷静。”
“我帮牛接生过···略懂”
还有张飞朝周瑜的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吼等等。
在放映厅了,无论是老老少少,都不禁失笑。
今天刚刚上博客的时候,在信息栏里看到了李道新的博客——“求求观众别‘笑场’”这篇博文。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也笑了。但是看了网友的评论之后,我也想过。这么伟大一步古典名著,尽然会成为观众嘴下的笑声。但是,我觉得,既然电影原本内容的台词就是这样安排好的,我们也不可能去改变他,而忍在那里憋着不笑。当然,也不是说《赤壁》这部电影拍的不好,只是我不是很赞同憋着不笑的建议。
总的来讲,还是蛮喜欢《赤壁》的。诸葛亮与周瑜都是帅哥,而小乔则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而赤壁之战即将开始——期待着下一个辉煌!
《赤壁》观后感3看了《赤壁》的首映。大导演的大制作,仿佛总是中国电影的瓶颈。某些小的场面很精彩,但部分瑕疵让人感觉又差点成了《无极》。借用片中的话,可以归纳为《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
在次,将剧中人物和瑕疵一一列举,期待大家观影之后共同讨论。
1.刘皇叔:刘皇叔最大的爱好是编草鞋...即使是周瑜同志来访,也不能放松手中的工作...还说自己养成习惯了...最搞笑的是关老二和张老三竟然说出句让人喷饭的话:“这些年来我们的草鞋都是大哥给编得”,很晕的说...要知道张飞很有钱啊,我们买双布鞋穿好不好...诸葛亮临去东吴前,刘皇叔的一句“你多吃点”引得大家又笑个不停...还有他盯着孙尚香的神情,难道三国的君主都那么色吗?嘿嘿。
2.诸葛亮:看了那么多年三国,才知道孔明是兽医,而且是管接生的兽医...呵呵。孔明有两句口头禅:第一句是“略懂...”是谦虚地托辞,不过感觉有点生装...第二句是“我需要冷静一下”,这个东西告诉自己就行了,还要到周瑜那里秀,还要问问周瑜,你是不是也需要冷静呢?嘿嘿。让我想到《大话西游》里的唐哥哥...此外,《三国演义》里的舌战群儒不见了,曾经的“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也不知道哪去了,这可是显示孔明能力的时候啊,否则要这样的军师吃干饭啊?后来更成了孙尚香的知己,不过怎么都感觉有他在泡未来大嫂的感觉...
3.关二哥:关二哥有点搞笑,好好的赤兔马不骑,每次上阵都扛着大刀就出去了。而且大刀总是扔出去杀人,然后再从别人那里抢别的兵器来殴人...很晕...关二哥教文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关老爷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给小朋友们当上了老师,还教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要告诉小朋友们,等打完仗了只要会念书,就有饭吃...对于我们这群熬到要读博士的家伙很是安慰...呵呵
《赤壁》观后感4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岂能料乎?”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有夺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测之术。他的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使曹军大败;曹操的多疑也是失败的重要所在,看着烟雾腾腾的小路和风 ……此处隐藏1799个字……影的约会!
《赤壁》观后感8《赤壁》本身并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会到影院去看完全是因为那阵子扑天盖地的宣传和同样扑天盖地的负面评论。然而看过之后我发现,人们喜欢批评一个事物,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个事物受欢迎,越受欢迎的事物,人们则越喜欢挑它的刺。
说《赤壁》不好的大多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台词让人笑场,二是对历史的改编。可是我一直认为看电影,就是要抱着一点娱乐精神,如果台词要那么严肃,剧情要那么符合历史,那不如看史书去。至少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是会心地笑,对于喜欢看美国片的我来说,这种西方式的幽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部片子也是要到海外去放的嘛。电影中的大场面拍得也不错,只可惜拍火烧赤壁时牺牲了一名特技演员。
虽然整部影片还是不错的,但其中有些剧情还是让我觉得挺别扭,一场这么大的仗,竟被说成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打,曹操的确非常好色,并且曾经因为强占了降将张绣的老婆而痛失大将典韦,但是打赢了官渡之战的曹操,绝对不可能为小乔的一杯茶而贻误战机。还有孙尚香和孙叔才的感情,更是来得有点莫明其妙,这段剧情安排也略显多余。结尾释放曹操也不合情理,人家孙权都明说要猎虎了,你周瑜问都不问一声孙权就放了曹操,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嘛。
最后,个人认为张丰毅饰演的曹操是这部戏里最出彩的角色,确实是实力派的演员,演什么是什么。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双“水汪汪”的眼睛,还非要和周瑜面对面离得那么近说话,两电眼帅哥凑一块,难免让人产生“断背”的联想了。
总而言之,抱着一种娱乐的精神去看欣赏这部影片,而不是抱着一种挑刺的心理去看,其实还是不错的。
《赤壁》观后感9在外公的极力推荐下买了碟看了赤壁(外公是电影爱好者,无论国内国外所有大片都一一欣赏)。电影的场景规模很大,通俗的说是排场很大,演员也云集众多明星,当然演员的演技自然不用说,而且吴宇森导演投在这部电影上的心血也不少,只是片中的幽默似乎不应该放在严肃的场合,或许导演是想让紧张的氛围缓和一下,但是却造成了之前赤壁上映后的众说纭纭——……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不错的——很可爱……无论是胡军,金成武,张震,张丰毅还是赵薇,林志玲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我通过这部电影开始欣赏起一个人——梁朝伟。
之前一直认为他是一个老男人(因为年纪的问题),他的魅力在于他所经历的,以及岁月所留给他的东西……不过,现在自己觉得太肤浅了——不错,他的演技精湛得没话说了——更重要的是他给人的那种感觉,仿佛真的身临其境,就好象我就生活在那个时期,我就是那个人……或许太夸张了,不过,除了BradPitt以外,他是我目前欣赏的男艺人中年纪最长的。他所演示在我面前的仿佛就是周瑜,那个头脑机智,聪明沉着,为人大气,富有爱心,对妻子体贴关怀,面对敌人毫不退缩,敢于挑战,能够随机应变,()了事如神,被世人所敬仰的伟人——周瑜。
所以现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欣赏这个年长的“偶像”,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言一笑……不错,他的确有魅力,刘嘉玲没有看走眼,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人,不只是他对工作的热忱,还有他的为人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
相信现在才喜欢他应该未时不晚吧——呵呵……期待赤壁下,期待梁朝伟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表演,哦,不对,应该是期待所有演员带来更让人震撼的表演——期待吴宇森导演的后半段精心制作的巨作。
《赤壁》观后感10上个礼拜六,我和爸爸妈妈去八佰伴的电影院看了一部刚杀青的电影——《赤壁(下)》。
《赤壁(下)》的主人公有:周瑜(梁朝伟饰)、曹操(张丰毅饰)、诸葛亮(金城武饰),配角却很多:小乔(林志玲饰)、孙尚香(赵薇饰)、孙叔材(佟大为饰)···在《赤壁(下)》中,就连刘备的戏份都少到极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大部分都不在这部电影里,或者是戏份很少。这点,我认为有点奇怪,大概是故事情节的不允许吧。
这部电影主要由三个情节组成,第一个是传播瘟疫,第二个是草船借箭,第三个自然就是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中还有两个故事,分别是蒋干中计和孔明借箭。
火烧赤壁的情节稍稍有些无聊,无聊在电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描绘打仗时的情景,都是一些打打杀杀的场面,显得的有些单调。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身临其境,非常冲击人们的视觉,我很佩服导演是如何拍这一部分戏的。
最精彩的还属最后一部分:小乔被困在曹操那,周瑜和曹操处于对立状态,张飞,关羽和曹操的几个将军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我看的时候还真有一点紧张呢。不过,结局还是如我所愿,小乔成功地被周瑜救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在一片山水之间。
《赤壁》和真实故事不太符合,可以说,它违背了历史,但是,它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至少,它符合了一部电影的常规,比较幽默,也很完美。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虽然我没有看过上部,没有了解到整体的故事情节,如果让我给这部电影打分,我打90分。
看《赤壁》你要从一部电影的角度去看它,电影是带有娱乐性的,如果你这样看,肯定会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但如果你热爱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它,那么,你就会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
《赤壁》观后感11写在前面:自高自大的曹操、心中有主的张辽、有勇有谋的黄盖以及等等。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火烧赤壁那一幕——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曹操本自以为得志,却不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曹寨一时尽着,无处躲避。张辽搭救曹操上岸,却被黄盖追杀。张辽射出一箭,正中黄盖肩窝。可因黄盖深知水性才得以性命。
《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的大作。完整的记录了三国。使后人受益匪浅,确实值得尊敬啊!昨天刚刚学了一篇课文《赤壁之战》,课文中的周瑜采用了火攻,准备烧毁曹军。可是曹操实在也太大意了,于是,他的人马烧伤的,淹死的,不计其数。这是曹操后来没有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曹操曾经是奸诈,凶残的化身。但是我是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是能赢的。他之所以失败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准备的太匆忙了。别的不说,曹操当时的兵都是北方人,他为什么不在他的地盘上练习水上作战呢?那样一来,他的兵练习会了水上作战,不就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吗?而他当时直接率兵去赤壁时就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兵在赤壁练习水性时,其实就给周瑜留了时间想计策。同时也留了时间让诸葛亮请来了东南风。而且他求贤若渴,凤雏庞统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战船连起来。这样一来,他更是必输无疑。于是,这场大战就开始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就这样全军覆没了。《赤壁之战》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