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作文

时间:2025-05-13 16:12:37
端午的味道作文(通用29篇)

端午的味道作文(通用2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的味道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1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由于五月份正值春夏交替、梅雨季节来临,湿气重的关系,所以蚊虫、病菌,很容易繁殖。以前的人们就因为这样认为,才会有各式各样的名间习俗的产生。挂艾草、菖浦、喝雄黄酒,还有带香包在身上可以达到驱虫、驱邪的目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屈原投汨罗江身亡的故事,他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大臣,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时时刻刻为国操心。但是楚王对他的变法政策不苟同,屈原被奸臣所害流放在外。最后终于走上投江自尽一途!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怕他的尸体被海中的鱼虾所吃,所以才用竹叶包了米饭丢入江中把鱼虾喂饱。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大家都会去河边纪念他。当年划船敲锣打鼓的紧张情形,逐渐演变成今天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呢?我们在家除了包粽子以外,爸爸妈妈还会准备艾草、菖浦,让我们避毒驱邪。把艾草、菖浦插在门上,形成端午节的特殊景观;还有喝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爸爸妈妈就用手沾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一样有驱毒的功能;还有端午节的中午,我们也会尝试立蛋,传说在端午节的中午,可以将鸡蛋直立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2

好香呀!

早晨起来,一股特有的粽子香味飘溢在空中,渐渐在空中慢慢四溢开来,满屋子都是粽子的味道!

原来是昨天妈妈连夜包的粽子!让我们一家提前感受端午的味道了!

回想昨天,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四根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别给我戴在手腕和脚脖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五丝线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后来我就睡了。

今天早上,蒸上了十五分钟。我刚一睡醒,就闻到了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一跃而起,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说:端午节是有说道的,就这个名称就五花八门,夏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

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我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不少的学问哩!这个端午节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其实,更重要的是,粽子中我闻到了妈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3

一开始在这儿还看见几只鸟,转眼间却已人去楼空,听到了爆竹声一阵一阵的,有的响、有的则显得毫无生气。

指尖从昨天起就只剩了粽子的温度,这场独角戏成了吃粽子的肥皂剧。肉粽子,咸咸的。豆沙粽子,甜甜的。香肠粽子,硬硬的。不怎么好吃,只是能把我撑饱。走到了一条河边,风吹得人睡意绵绵。

古今之间的距离,犹如梦里和醒着一般——遥不可及。

楚怀王如果能活久一点,说不定他还能吃到那粽子咧!楚怀王怎么能活久一点呢?除非楚国不灭。秦国如此强大,只有两种办法要么联手,要么独自发展。当然,第一种办法肯然比第二种好,但他们的共同点则是需要一位知识渊博的军师或者说是参谋长。楚怀王如果你当时重用屈原或许会有转机呢!

那么,给你一次后悔的机会,你会选择留下他吗?你依然会抛弃他吗?你会不会有“唯愿你长呤在侧”的心情呢?

望着这只剩了一点点的蓝的天空,蓝的那么摇曳,那么刺眼。你想留下他了。可你却也不能尝到端午的味道,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醒来,笔墨铺开写着那复刻于她魂中天籁的歌了。更不能潇洒地当着后宫啄词者了。这一切换来的只是你漫无目地过着的一年、十年、三十年。

雨越成的珠帘现已散去,虽没有放晴,至少白了一点点,准确说是亮了一点点。

如此这般,岂不是吃不到“端午的味道”。

是啊!是吃不到了。可你不觉得到了些什么?你可以为她永歌,寂静地望着那银河和星河,可以带着她去云游天下。如果你在当代,你还可以带她去看那埃菲尔铁塔,去坐摩天轮,还可以带她到摩天大楼上放飞象五彩缤纷的气球呢!

如今,吃不到“端午的味道”,我再问你一句,你后悔么?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4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气中醒来,朦胧中向枕边摸索,摸起的是个精致的香包,不用说,端午节又到了。

以前过端午节时,外婆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从别处摘一些艾叶来晒干,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做香包。其实,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车来卖,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却还是每年坚持做给我们。因为,少了外婆的香包,总会觉得这节过的不完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会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帮外婆递粽叶,在呈满香米的粽子顶上放上一颗红枣,与外婆合作包好一个又一个粽子。有时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没了,我便会将买下的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学着外婆的样子搅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边看着,任凭我怎样搅动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将米端过去。当手从水中拿出来时,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继续包着粽子,我便举着双手过去,凑到外婆身边,想与外婆一同分享这香米的味道,闻闻外婆手上也有同样的味道,我笑着跑开了。

一整个端午节,手上的米味儿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挂在身上,这样,不论我走到哪儿,身上总能带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独特的。

那时的端午,总让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枣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还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这样的端午,连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中。

现在,我早就不是当时那个只懂玩乐的孩童,但外婆却依旧做着同样的事。闲下来时,我也会帮忙。还是记忆中的场景,还是记忆中的两个人,还是那股端午节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样的清香,是那样的难忘。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5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和美食节八九不离十:春节——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吃的都摆名字上了 ……此处隐藏15341个字……>

“来来来,大家吃粽子啰!”

记忆中的端午,奶奶总是捧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粽子从厨房里走出来,然后大声地招呼着,她一来,带来的是满身箬叶的清香,馋得我们几个小孩儿直直地流口水。

粽子握在手中,沉甸甸的,那穿着绿衣的四角粽愈加俏皮。轻轻解开粽绳,掀起墨绿带黄的箬叶,散发出悠悠的糯米香,香得淡雅,香得悠远。红枣粽、蛋黄粽、番薯粽,肉粽、鸡肉粽、牛肉粽……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味道,有的甚至连名字也叫不上,可每个都别具一格,独具风味。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粽子,总觉得粽子太过甜腻,或过于咸涩,但却对奶奶的粽子情有独钟。

粽子很香,是一种很自然的香气;甜,却有不是那么甜,恰到好处。糯米是那么细,仿佛一到口中就会融化。一切都是正好。手中的,是肉馅,伴着淡淡的咸味,轻轻咬一口,微微的油流出,溢满了嘴,细腻而不油腻。

这是奶奶的粽子,是他人所不及的。每一叶粽叶都是奶奶细细挑选;每一粒糯米都是奶奶慢慢淘洗;每一个粽子都是奶奶亲手包制。粽子一字儿排开,码在阳台上,她暗暗诉说:“端午了,奶奶想你们了!”

是啊,很久未见奶奶了,她怎样不想孙女呢?如今在外的人,回家过端午的越来越少,阳台上的粽子却越来越多。这粽子中到底是馅,还是奶奶的满满深情呢?

哦!那一串串粽子应当是奶奶长长的轻轻的呢喃,是故乡对我们的呼唤吧。

儿时,人们总会在脖子上挂一个彩色的鸭蛋络子,然后装一个粉青色的咸鸭蛋在络子里。端午,奶奶总是起得很早,在锅里煮上两个咸鸭蛋,一个早上吃,另一个就给我挂在脖子上。

端午,似乎还是游戏的代名词。几个小孩儿围坐在庭前的小木桌上,捧起脖子上的咸鸭蛋细细打量,然后放在桌上,轻轻旋转起来,直直地盯着它们越来越近,然后碰撞、碰撞,忽的一个蛋孤零零地躺在桌面上,旁边散着零零星星的蛋壳。“哇——”的一声,小朋友捧着自我的鸭蛋嚎啕大哭,可却不忘直直地往嘴里递上蛋白。而另一组比赛却已然开始。

我最喜欢吃奶奶腌的鸭蛋,不淡也不咸,正合口味。但更喜欢拿支筷子,然后插进蛋壳里“吱——”一声红油就冒出来了,映着淡白带绿的蛋壳。我狼吞虎咽,满嘴红油,可却不亦乐乎。奶奶就站在一边,咯咯地笑:“慢点吃,慢点吃。”

不知今年,能否再吃到这样的鸭蛋。

端午的味道,奶奶的味道,透着淡淡的咸味。

可惜,今年,我却不能再陪她过一个端午——我太忙了,忙到无暇脱身。被日复一日的作业压昏了头脑,被囚禁在考试的牢笼中。有时,又因为同学的小聚,背弃了回去看看的诺言。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端午,淡忘了家中的等待。可是奶奶,却是不忘我,还是托着家人,早早地给我捎来了我最爱的一个个饱满的粽子,一枚枚咸鸭蛋。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可却舍不得停下,舍不得让其他人代她掌厨。

或许,本不该让奶奶一人在山底,默默地为我们送上端午的味道,又冷冷清清的过一个端午。她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可是我什么也做不了。那心中的丝丝愧怍,是渐行渐远的端午味儿。

——端午的味道又有谁人知?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28

端午来了。她没有一丁点儿的腼腆,也没有丝毫的急切,更没有向谁打过招呼,就那么自然地、理所当然地来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浓浓的。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临近农历五月,母亲就开始准备端午节的吃食:粽子。包粽子的时候,我最喜欢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名义上说是帮忙,实际上是想借机偷吃碗里的馅。那拌了蜂蜜的粽子异常好看,穿成串,担起来像玲珑的风铃。我偶尔也会动手包几个,只是往往不是多一个角就是少一个角。可是,无论是几个角的粽子,母亲都会夸奖一番,说我能干。

那甜甜的粽子馅,让我的童年生活变得十分甜蜜。每次回忆,心中都一种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亲必须会去田野里割艾蒿。回到家之后,把艾蒿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捆成捆——我记得是二十棵一捆,准备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里去卖,年年都吃。端午节那天,父亲自然是赶早上城,母亲总是把我们早早地叫起来,让我们去田野里割些艾蒿。回来之后,母亲便念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门窗上。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般香气很持久。晚上,还要用艾蒿水泡泡脚,睡觉时,被窝里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亲身上勤劳的汗水,似乎永远萦绕在我们身上。

我异常喜欢过端午,因为她没有春节的忙碌,却有除夕的感觉。大早起,母亲总是亲自给我绑五彩线。那专注的神情,那灵巧的动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温馨。早饭时候,母亲总是为挑选模样最好的咸鸭蛋,让我吃馅最满的粽子。晚上,母亲总是让我第一个用艾蒿水洗头、泡脚。小时候,觉得母亲就应当做这些事情。此刻,我明白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浓浓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忆中,蕴含在父亲的勤劳里,萦绕在母亲的关怀中。我期望我的父母亲能永远健康地生活,因为,他们的儿子期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们一齐品尝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29

端午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绿的翠汁,把中华锦绣大地染成粽叶成的奇绿。

——题记

一抹粽香,一斟酒醉,带领我走进端午遗失了的美好。

端午,你就像那遗失的美好,一种跌跌撞撞,不曾与哪个相伴,一直到销声匿迹,而我却要一直携带你的微笑,一路上探寻你遗失的味道。

端午的气息再度弥漫,氤氲在每个细胞周围,透过了我的心脏,浸温了我的灵魂。

沁人心脾的艾香带我走进了70年代的新中国。那时候,建国没多长时间,农民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不富裕,每逢过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奢侈地包几个粽子,几片粽叶,几粒糯米,再加上两颗红枣,粽子就包好了,小孩们一闻到幽香幽香的粽子味就会忙不迭地掀开锅盖,狼吞虎咽似的吞下了粽子,想到这一幕,内心就泛起了涟渏,一股涩涩的苦,大家真应该珍惜目前拥有些美好生活。70年代的吃粽子事件都成为欣喜若狂的事,那人民生活,岂不是更凄惨?

大家目前依旧记得,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家目前依旧记得,屈原是爱国诗人;大家目前依旧包着粽子,赛着龙舟,祈祷江中鱼儿不要伤害屈原……但,大家目前还仍有哪个在奉承着屈原的这种高度爱国精神,又有哪个,一心牵挂都会百姓,想着祖国,我不禁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唉!吃粽子只不过满足一下自己对美味的追求,赛龙舟也只成了一种娱乐的方法,再也见不到70年代贫穷日常的插艾叶的景象了。70年代的环境凄惨,目前的精神内涵难道就不凄惨吗?

汩罗江上,我又看到了一位长发壮士,正直不阿,回头一望,长叹一声,投入江中……

端午的味道,我不想做作也说闻到了什马幽的艾香,我只闻到了这黑暗世界中所有事物发出腐朽的气息,笼罩着每个人,挣脱不了,被束缚在邪念的臂膀下。这新陈代谢的唯一可能,也被它把握在手中,正是这种不健康的理念让大家把这端午淡淡默化。

是大家的那一份浮躁遗忘了它,还是那一份喧嚣容不下它?

那物事人非的端午呀,让我思,让我想……

《端午的味道作文(通用2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