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1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 ……此处隐藏13638个字……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11高中美术班的色彩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通过美术高考。经过多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辅导,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学习虽然有技巧,但是还有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与本质,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去画风景写生或面对一组静物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正确的方法就是第一位的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色彩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讨论法
赫钦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色彩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而欣赏是吸收营养的很好方法。许多考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
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二、游戏法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学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学生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色彩教学中,往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色彩很单调,美术作品中没有几种颜色。学生常用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幽默点说:“颜色很穷。”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带学生做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调不同的颜色,每调出不同的颜色才能画上去,而且只画一小块,看每位同学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三、单一法
罗素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的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又有静物、风景、人物;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的作业从打轮廓、画明暗,大色调到仔细刻画全过程的作品。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中进步甚微。色彩课实施的单一训练,就是把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学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综合训练。
色彩教学也如此,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调子训练让学生画小色彩稿,而且也可以叫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对象的小色彩稿。这样感觉新鲜,也比较中更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灵敏度。
四、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色彩教学行之有效。
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铺大色调时感觉很好,但随着深入塑造,画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画面效果,这是因为不会修改调整的缘故。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尽善尽美,于是看到略有不满就重新铺一遍,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破坏了原有良好的画面感觉,弄得心情很郁闷,导致越改越糟。因此要尽量保留刚刚铺上去的色彩,不要全盘否定或是不自觉地重画一遍,只有在调色不准、形体不充分的地方或是问题最大的地方进行修改调整,学会把小问题放一放。正所谓“小不忍乱大谋”,这是值得每位学生注意的。
五、谈心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收得成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正如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充满爱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一个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可以辨认出几十样黑色的布种,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划和表现。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