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两个多月的高一年级教学,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初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学生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高一备课组参加了系统的新课改培训,并且经过不断地讨论和研究之后,以新的理念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知道初中学生掌握到什么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平常学习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业以及纠错本,让学生不在起跑线上落下。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2物理是我们在学习当中遇到的比较难学的科目。虽然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是理论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总存在误差,是人们不理解甚至怀疑理论定律,因此显得物理非常难。实际上,掌握了理论规律结合生活实际,我们是可以轻松学好物理的,关键是物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知识、巩固知识。那么我们就物理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从教师角度找找教师的原因。
首先,我们在备课、讲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打下不好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三种常规工作,那我们就从常规工作说起。
一、备课。以往我们通常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备好课,而不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状况。结果,学生本来已掌握的内容教师仍在津津乐道,而学生很难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教师沉醉于少数优生的发言中,而大多数学生却一知半解。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群问群答中,往往掌握了知识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显得全班都掌握了,其实只有部分同学掌握了,造成许多同学问题的累积。
二、作业。有时作业布置随意,缺乏针对性,这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业的作用。作业是检验学生这节课或者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那作业应该是针对这节课或这段时间的教学内容,趁热打铁让学生掌握知识。有时批改作业不及时,甚至积累在一起批改,这样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加以训练;有的甚至学生交的作业有去无回,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作业的不重视,抄袭或不做,那就找不到问题,无从下手。三是讲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经常埋怨学生:这种问题已讲过许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其实很可能教师所谓的作业、试卷讲评也就是走过场而已,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理解有偏差,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有的教师试卷讲评过了就算数,殊不知大部分学生是不会自觉改正的,教师必须把好一道督促关。学生的问题积压多了,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渐渐地失去了,觉得很难而且补不过来,成绩好的学生也就渐渐地变成了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布置作业时要搞清所留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技能,认真筛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自觉的完成,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效果。试卷讲评时,应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做进一步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真实反馈,多做一些小测试,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及时地、甚至重复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物理知识真正地落实到位,并使之牢固掌握。
其次,教师包办太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惟恐自己讲不清楚、学生学到的东西少,就采用满堂灌,所有问题都自己包办,尤其是分析一些复杂的例题时,更是读题、画图、标条件、列方程,一包到底,学生只是算算结果而已。这种课的后果是学生听得懂,但做不来,这种情况是我们都经常遇到的。从高一到高三,甚至整个理科教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将一个估计学生会无从下手的题目预先分析和提示一下,把大体思路及重点步骤告诉学生,结果记下来的学生都解出来了,但是当之后布置另一道类似的题时,学生却不会做。这不就是刚讲过的题目吗?我顿时感到老师管得过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不论题目容易与否,也不论字数多少,给学生讲解例题时,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学生来讲解题思路,问学生“你要先怎么做呢”?让学生来审题、解题,独立思考,解出结果,这样才是真正学会了。
再有就是没有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非本质的属性影响着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如许多同学认为,汽车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拔河比赛时胜利的一方对绳子的拉力大,铁比木头重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分析本质,建立物理模型。汽车的惯性是汽车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汽车的质量一定,这种性质就一定,汽车速度快时难以停下来,是因为改变运动状态的摩擦力使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停下来,所以显得好像是惯性大。有时传统教学认为不要事事举例,讲方法、记定律就行了。但是我觉得不从根本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规律的正确性他是不会记牢的,应该把符合生活实际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不大符合实际的规律要告诉学生原因为什么实际与规律不相符,不要让学生觉得定理不完整不正确,长期如此不好理解的也就不理解了,学生也感觉不到定理的正确性,也不认为物理知识对生活实际有指导作用了,认为物理就是书本知识毫无用处。除概念、规律外,习题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大题就害怕,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应尽量教育学生把物理过程转化为图形,这样直观、形象,能突出物理本质。如运动图分析、受力分析图等对做题大有 ……此处隐藏18231个字…….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学期来,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5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规范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依据学生和教材的知识特点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物理内容简单,课堂容量较小,涉及的知识大多数直观形象,记忆内容多,理解性的知识点比较浅显通俗易懂,定量计算的问题较少,知识点单一,综合性不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要求较低。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时学习方法单一,以记忆为主,不习惯于思考与归纳,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没有初步形成。而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多,公式多,条件要求苛刻,问题的过程复杂,同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记忆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一上高中学习物理物理心理上很不适应,找不到学习方法。为此,在开学初期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方法目标: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学习方式上转变,包括课堂上看书自学方法、相互学习讨论方法指导,记笔记、答题规范性的要求,一切从严要求学生,一切从规范做起,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
2、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新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学习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1.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切实抓好高一刚开始学习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2.研究本学期所用教材,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呈现形式,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的处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的重难点,切实把握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掌握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考、会考对该知识的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以及出现的频率。
3.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校“问题引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会考、高考考钢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特别是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设计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的习题题要紧扣考纲要求,典型性,针对性强,总之要使导学案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同时认真批阅导学案,习题练习、作业,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和归纳。
5.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通过物理实验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实验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6.搞好课堂管理,要从管细、管严入手,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同时研究制定课上和课后的反馈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搞好学生学习的情况的反馈总结,包括课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做好学生成绩的分析,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高考意识,竞争意识,有意识的选拔培养优秀生,加强尖子生的辅导,提高尖子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视具体情况组织集体的辅导,尽量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增加亲和力,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以强化刺激学生持之以恒、努力学习的精神。同时不断的做好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总结。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多读书,多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上的研究,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五、教材分析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大部分,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模块设计到的学习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题的思路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同时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可见本模块的学习决定着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成败。
文档为doc格式